本篇文章1197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记者李娜
郭树清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上台后,公募基金遭遇了新政策出台最密集的时代。 必须考虑的是,一系列的新政有助于基金领域摆脱目前的颓势,恢复基金领域的新春天吗?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与其将这些新政策视为“新政”,不如将其视为管理层与基金领域相比开出的药方。 光靠烹饪的药,就能处理基金领域的疑难病症吗?
“在目前公布的新规定中,我关注的是取消内资基金企业主要股东持股比例在49%以下的规定,取消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股东考核。 ”上海一家基金企业的审计师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这条新规可能会对股东对基金企业的支持力产生不小的影响。 对哪个股东持股比例均衡的基金企业来说可能更有利。 今后持股率在5%以下的股东向证券监督局报告就可以了。 ”
迄今为止,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股东取消了考核,在基金行业内也被解释为基金企业员工持股比例的信号。 上海某基金企业高层表示,“基金领域竞争加剧,资产规模整体停滞,基金企业利润空期间持续压缩,即使为员工持有5%的股票,人均也不会太多。”
新规中还对基金企业员工的基础计划作了新的规定。 与以往相比,新规明显加强了企业高层的基础持股时间,要求一定程度的新闻披露,这都是为了鼓励基金企业与员工持股利益相结合。
此外,使基金企业成为财富管理中心,是管理层为基金企业制定规划的蓝图,放松投资范围显然也引起了基金业内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已经运营了三年的专家业务依然收效甚微。 此次投资范围和比例的放宽,显然有利于专家未来的快速发展,适当快速地发展pe业务有利于产业链的完善。 但是,严格划定“公私”边界,建立相关防火墙机制,防止内部交易,防止股价操纵成为新的课题。
事实上,专家投资范围大幅放宽,给基金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想象力空之间,但患有“依赖症”的基金企业却在犹豫未来的产品创新该何去何从。
在许多基金企业家看来,有潜力的基金企业,在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企业的核心人物,二是基金企业的内部治理是否顺畅。 前者往往是基金企业总裁的战术眼光,他的思维对基金企业未来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后者是基金企业管理层和股东的平衡。 从过去看,无论是企业型基金企业还是契约型基金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 基金领域最大的问题是优秀的公募基金人才的流失,补给线上的新兵大多缺乏市场淬火。
密集发行的新政将越来越多地发挥在基金企业身上空之间,努力将持股者的利益与基金企业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但管理层开具的处方能否实现标本兼治还远未可知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都打电话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8359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无锡: 15152247316广州: 020-89660257
标题:“治标,治本?”
地址:http://www.sunmeltd.com/sdcjks/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