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6字,读完约4分钟
每次经过记者李新江从北京出发
“近年来,尽管业绩非常出色,但转型滞后,没有规模效益。 ’北京某基金企业市场总监日前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投诉。
2008年金融危机后,证券市场熊长牛短,股票型基金赚钱效应难以显现,“相对收益”理念受到市场考验。
不易受新基金募集资金的影响,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效的攻势,成为许多基金企业要点所考虑的问题。 从多年来看,一些基金企业已经开始深耕产品线,打造特色企业品牌,推出适合“国内投资趋势”的产品。 “绝对利益”的概念产品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基金企业提高“绝对利益”
根据昨天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批准进度公示表》,南方基金于4月11日分别向本息1年期的绝对收益债券型基金和本息3年期的绝对收益债券型基金进行了报告。 在公募基金领域,“绝对利益”被写入基金名称中还是第一次。
最近,南方基金的第二大净债基——南方利率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开始发行。 作为国内首个不只投资可转换债务的中长时间纯债务基金,主要推测的也是“绝对利益”的概念。
在上周申报的基金中,除直接命名“绝对收益”外,国泰现金管理货币市场基金、广发双债利率型基金、中银保本型基金均为固定收益产品。
在此之前,汇金申报的理财30日、60日、90日的债券型基金,以及华安基金申报的月月鑫、双月鑫、季季鑫的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等,在产品设计和名称包装上也具有类似银行理财产品的意义。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无疑是公募基金最垂涎的市场份额的一部分。 由于目标投资集团的集中,银行理财产品自去年以来“火爆”,冲击了公募基金。
年三季度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截至年三季度末,表外银行理财总额增加到3.3万亿元,相当于存款总额的4.2%、居民存款总额的9.7%,比年初有9275亿元的增长。 根据托业协会的数据,银信合作产品总额年底达到1.7万亿元人民币。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南方基金近期申报的2只绝对收益基金并非首次,投资目标中强调绝对收益的基金有华夏收益率、华夏收益率2号和申万菱信盛利强化配置混合,其业绩标准均为同期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数据显示,华夏受益的历史性仓储调整比较灵活,不超过最高仓储的80%,是风险收益中等的品种。 晟利配置合同规定了股票仓库的45%以下,该基金在保守配置型基金中长期维持着较低的仓库。 从长期以来的业绩来看,这些基金的业绩比较正常。
“在a股市场单方面投资几乎不可能实现绝对利润,对基金来说更难实现绝对利润。 ”深圳一家基金企业投资总监指出。
因此,这些所谓的“绝对收益基金”,其业绩并未表现出绝对收益的特征,与相对收益基金相似。 在牛市中可以随着市场上升,但在熊市中不得不出现赤字。
产品创新夺走市场份额
在基金企业用绝对收益进行复制的背景下,国内公募基金领域主张的“相对收益”概念依然难以渗透,有时难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在a股牛短熊长的背景下,“相对收益”概念的市场似乎越来越小。
北京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市场热情持续处于低位,迫使基金企业设计适合国内投资趋势的产品,可能会对领域产生有利的诱惑。 记者表示,即使在证券市场成熟的美国,近年来一些共同基金也引进了对冲基金的投资战略,并推出了绝对收益基金。
以年为例,统计数据显示,基金企业去年巨额亏损超过5000亿元,但基金规模下降不剧烈,基金企业管理费收入没有下降多少,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市场信誉度基本达到冰点。 一位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众多私募基金最初募资规模中有4成左右来自援助资金,该数据虽未被相关基金企业认可,但反映了目前新基金发行的现状。
南方一家大型基金企业的投资总监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透露,该企业也有意推出同样的基金,目前设计和宣传工作正在研究中。 此外,这种类型的产品也很受银行家欢迎,北京某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经理表示,绝对收益产品有点受投资者欢迎。
但是,在空机制不完善的背景下,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公募基金目前的绝对收益概念只是个噱头,不能复制美国共同基金的例子。 “从投资战略来看,美国共同基金可以采取对冲基金的投资战略,但目前国内公募(个股型)基金的对冲手段还不够,无法确保绝对收益。 ”
标题:“公募热推“绝对收益”基金迎合“本土投资倾向””
地址:http://www.sunmeltd.com/sdcjks/2201.html